华北石油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技术员小张的心事

摘要:技术员小张的心事 小张三十出头, 在试油队当技术员。最近, 他好像有什么心事, 总是愁眉不展。队长看出小张的异样, 借着一次午饭的机会, 跟他拉起了家常。“多久没回家了? ”“今年过年前后咱们区片冬季持续生产,就没回家过年, 到现在算起来快3个月了。 ”“咱们最近接的任务多, 队上就你一个技术员, 的确也走不开……想儿子了吧! ”“嗯, 媳妇来电话说, 这几天孩子和老人都发烧了! ”队长心里有了谱, 原来这小子是惦记家了。刚想说给小张几天串休回家看看, 没想到小张的一句话, 差点让他把满嘴的饭喷出来。“哥, 我谢顶了! ” 小张凑到队长跟前悄悄地说, 并很谨慎地摘下安全帽, 撩起自己蓬松的头发示意他看。队长强忍着笑, 假装很认真地看了一眼。 “呦, 是有一小块头发秃了。 ”“哥, 你说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这么年轻就有这症状, 我孩子还小呢……”队长实在忍不住了, 一边笑着一边狠狠推了小张一把: “你小子, 天天闷闷不乐, 我以为出了啥大事呢?你看你哥这发型, 知道我什么时候谢的顶么? ”小张瞥了眼, 没心思地说: “打我认识你, 你就这样! ”“可不是, 哥哥我二十八就开始掉头发! ”“比我还早几年呢? ! ”“是呀!那会儿, 我也是技术员, 别人都歇班回家, 我不行, 得留在井上, 时刻关注设备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记得有年冬天, 我在十几米高的井架子上一守就是一宿, 也是那年有了孩子, 我这头发就拼命地掉, 最后, 干脆全剃了! ”小张若有所思地看着队长: “我就是当年的你呀? ! ”“张儿, 哥哥理解你, 谁不是从你这个时候走过来的?在野外, 一呆就是几个月, 人都臭了, 回家前先得找个澡堂泡泡, 生怕媳妇不让进门; 每次回家, 孩子都不认识我, 说我是收破烂的叔叔……可这就是咱的工作呀! ”小张沉默了, 低下头, 无声地点了点。借着这阵沉默, 队长仔细望了望小张。这真是当年的自己呀!粗糙的皮肤, 熬黑了的眼圈, 还有那看着家的方向, 望眼欲穿的神情, 一时间, 心里百般滋味。简单地安慰了小张几句, 队长借故跑开了, 他怕没安慰好人家, 自己反倒先激动得流起眼泪。隔天, 队长拿着自己用过的生发灵走向小张住着的板房, “虽然疗效不咋地, 但图个心安……再给这小子几天串休, 让他回家好好看看孩子和老娘。 ” 队长边走边低头自语,谁曾想跟迎面走来的人撞了个满怀。“小张?……咋把头发理了?你不是最在意你那发型了么? ”“理了不显秃呀, 向你学习嘛!对了,哥,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 孩子和老人都好多了, 最近这开春季节容易感冒发烧……对了, 我先去井口看看, 回来聊啊! ”看着小张高兴地走开的背影, 队长摸了摸口袋里的生发灵, 笑道: “得嘞, 心事解了,安慰剂都用不上了! ”

枕着钢铁入眠

摘要:枕着钢铁入眠(外一首) 展开井场这张大床 看井的夜晚 我枕着钢铁入眠 工期催得很紧 劳动间隙的休息宝贵 看井时我仿佛 仍听到地下原油的喘息声 它们听说我们要来 一直在地下奔跑 要赶在年底前和我们的管道对接 此时大地是安静的 钻机是安静的 井上的钢铁仍带着劳动的余温 我把自己蜷缩成倦鸟 钢铁是我栖息的树枝 我把钢铁枕在头后 铺在身下 如同借一根针 渡过夜晚的河流 枕一根钢铁入眠 睡梦里我又做了一回顽童 钢铁在无意间做了我的摇篮 我在钢铁的堆积物里摸爬滚打 我与钢铁互相成全 钢铁借我的体温 成为复活的飞鸟 沿一条旧河道终于找到河的源头 那里有他黑色的情人 我借钢铁的孵化 成为铁人的后辈 和一种精神的化身 没有比春天更宽阔的翅膀 没有比春天更宽阔的翅膀 她扇去雾霾 驱散寒冷 孵化出 刚刚钻出泥土的惊蛰 一点点破土的幼苗 孵化出天空五彩的风筝 孵化出雨丝 孵化出奔跑的童年 孵化出蝴蝶和草尖的翅膀 孵化出超水的燕子 孵化出河边的细柳 孵化出恋人眼中的火种 孵化出旷野里的农民和犁轭 她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每一片羽毛都写满对寸草的关怀 每一片羽毛都闪烁出无以为报的母爱

春分

摘要:春分(外一首) 许是气候提早回暖, 我不习惯 春天分成两半 春分, 似乎早已设定 也会存在分配不均的部分 过了这一天。春天 一天短去一天 一个幽深的出口, 距离四月 更近了 我是否需要, 为这些桃红柳绿 缝一只布袋 保存并纪念 曾有过的各种交替, 包括 犹豫以及 从不凌虚高蹈的, 犹豫后的果断 而果断的另一个版本 相对于整个春天 之间, 我一直在留意 季节深处更隐秘的开口 往往, 欲言又止 河流 拔出根须, 可以有多少抖落呢 沥下的泥沙, 源于 源头的根须并不能捆绑什么 挣脱堤岸, 希望有一种无垠的宽度 让明亮抖落得更低 而我们 省略了枝条 一些鱼在顾自游弋。抖落的鳞片 数着五九、 六九、 七九……化开部分的 某些突然 占据有利位置的起伏 包括几点渔火间或闪灭 和青涩的新草 并不顾及从我们两腿间柔软凸现 源于源头的 美。而是一同忆及 顾自游弋的 一些鱼。 “竟毁掉了 一朵宛若悲悯之囊的云”

水乡游龙蓼花漫

摘要:水乡游龙蓼花漫 北方素来是缺水的。幸运的是, 我守着一片辽阔的水淀——闻名已久的白洋淀。许多年来, 这种天赐之福, 常常唤起我对家乡的依恋, 莫名给我一些优越感, 也会在忙碌的都市生活里, 给予我片刻清醒。儿时, 会跟随大人们到淀里游玩。在洼地扫过那一片片野草, 不经意中泄露的一片艳色, 却唯独不识那是大名鼎鼎的蓼花。它们一簇簇栖息在水畔, 彼此偎依, 在风中微微摇曳, 徜徉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的样态, 极是超脱。在水道里随着船儿的前行, 视线渐渐被另外那些莲荷、 菖蒲、 芦苇,或者忽然跃出水的鱼儿夺了去, 自然也不会有人问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因它的这种特性, 在 《本草纲目》 里被归为湿草类, 名为荭草。那叶片很是宽大,与另外一味众人熟知的本草商陆一般大小, 却比文珠兰的叶片要短些、 粗胖些。花儿是谷穗般饱满, 由于一畔水土肥沃, 甚至沾染了天地灵性, 开花结果后快要成熟的季节, 穗头犹如谷类会沉得弯了下去。待到深秋, 果实成熟了, 采下来看, 那表皮颜色是赤黑的, 但里边却是白的, 又比酸枣仁还要小些。书中记载, 这果实是可以吃的。但是毕竟不是物质匮乏的时代, 所以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即便它有一百种奇妙滋味, 也不得而知。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靠着水乡生灵过活的人们很早就知道, 这果实不能做食物, 但是危急时候, 做药材还是好的, 那当然就不算暴殄天物了。据说有人胃痛,将一大撮蓼花用水煮了喝, 立刻见效, 这也是当地村民屡试不爽的方子, 简单实用, 还很安全。还有一位医者说, 如果有人得了慢性淋巴结炎, 将它的果实一半微炒, 一半生用, 一同研沫, 饭后用好酒调服二钱, 一日三次, 坚持使用, 必有奇效。在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药食同源的历史背景下, 这种本草的归宿自然是好的。这蓼花在漫漫历史长河里, 一直都存在着。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是一个个另类的历史镜头。唐人郑谷对蓼花的喜爱与细致描述为: “蔟蔟复悠悠, 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黄菊, 冷淡过清秋。 ” 宋代陆游在益州十年, 与诗酒相伴, 眼里见惯名花, 故对这水岸氤氲中蓦然夺其眼球的一簇 “清流” 所撼, 于是留下了一番诗画之美: “十年诗酒客刀洲, 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 数枝红蓼醉清秋。 ” 纵是唐宋难掩盛世风流, 有人仕途顺利, 有人情志难解, 未必皆得圆满。大丈夫一腔爱国情怀, 不甘心偏安一隅, 而附着于江水, 掩了雄浑奔放的心性, 变幻成沉郁苍凉之美, 这蓼花浪漫不羁, 纵情游跃, 在苍茫水中央, 呈现一片孤傲本真, 自然与人性融为一体, 因此也入了正轨, 流传千年, 成为历史的鉴证。常说古人是智慧的, 高尚的品性可以掩藏在一花一木的咏叹里, 后人们便可抽丝剥茧、 顺藤摸瓜, 找寻当时的场景。纵然前程渺茫, 但可从蓼花的世界里看到回退之路, 广阔天地中总有你我一席之地。蓼花在墨色流水中, 倚岸而立, 成为参差难行之途中最耀眼的指引。它是有情怀的, 且是有担当的, 当之无愧地成为醉人秋色里最有代表性的存在, 也成为拂去乡愁与离别的深沉回眸。蓼花在秋风中, 顺风倾斜,远远望去, 水天相接, 真正有游龙起伏、 踏翻沧海桑田之壮美, 难怪还有一个 “游龙”的别名! “山有桥松, 隰有游龙” , 这种对 “游龙” 的古老描述, 看似简单, 继承了最淳朴的民风, 但却是用中国元素里最有内涵的“形神” 之美来诠释的, 其实是很讲究的。真正始识蓼花, 缘于染。本以为它是那种可以从 “青出于蓝, 胜于蓝” 的出处里找到踪迹的蓼蓝, 后来才知道这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本草。蓼花虽随处可见, 却并不被人重视。直到我一次回到家乡, 见到幼时好友小娥, 两人久别再聚, 相谈甚欢, 她看到我偶尔展示的图片, 奇怪地问: “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它? ”我震惊, 问: “还有谁喜欢它? ”她的回答令我吃惊, 她说她的母亲家里就一直把它栽到花盆里养着, 她只知道那叫红蓼花。蓼花啊蓼花, 不敢相信它可以和一位执拗了近一生的女性相伴。许多年前, 小娥的母亲携了前夫的三个儿女从外地嫁了过来。难以想象, 她以前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让她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在冀中的土地上扎了根, 也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第二任丈夫故去后, 她便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也将自己带来的儿女抚养成人, 扶持他们成家立业, 而自己却一个人躲在原来的老院子里孤独地生活。自小我便不敢接近这位老大娘。她脾气性格变化无常, 眼神凛冽而淡漠, 稍稍不如意便会暴跳如雷, 指着院子外边, 骂到昏天黑地, 媳妇儿、 女儿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看着她的眼色行事。但是, 就是这样一个孤冷的老大娘, 却剪得一手好纸花儿, 也做得一手好衣裳。小娥说, 那老院子的土墙都要塌了, 母亲却不让动一下, 还有那蓼花, 年年开得艳丽, 也是奇怪, 并不刻意照拂它, 它却丝毫不示弱地活着, 呈现出一种令人诧异的生命力。想来那花儿虽是养在了庭院里, 却难脱野性, 依旧照着自己想要的日子活着。仰头看天, 蓝色白色, 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虚妄, 索性不如踏实下来, 守候岁月里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才是明智。那是所有年迈老人的执拗吧!身为后辈, 便不可再去窥究她们的错处, 而是以宽宥之心顺服为上。后来, 看到小娥发来的一组微信图片,一位华发苍颜的老大娘, 眯着眼睛, 拿起剪刀, 在专注地剪窗花。她的手背青筋暴露,褐色皱纹层层叠套, 磨得快要没了黑色的老剪刀正一点点剪下那多余的纸屑。她剪的花儿正是三五枝大叶片的蓼花, 漂亮的叶片逐节朝上伸展出去, 那根茎在一双巧手的摆弄下, 变成一道优美的弧线, 弯腰弯得恰到好处, 花穗叶脉也清晰灵透, 似乎默默流出一阵阵若有若无的香气。原来, 老人把它养在身边, 是想与它贴近、 贴心, 剪出形神兼具的花儿。有了形,有了神, 便想再走一步, 将它剪出 “香气” 。此刻, 我确信, 古人的记载虽是齐备, 但是还少了一种香气, 就是那种人与自然、 与本草和谐相生才会散发出来的灵魂 “香气” 。小娥说, 工作之余, 她常常参加本地一家公益书吧的活动, 正逢书吧组织者想求寻民间剪纸艺人, 她便想到自己的母亲, 苦口婆心才将母亲劝了来。但是, 母亲虽没有拒绝, 但是似乎也不当回事。我说: “怎么会? ” 老人嘴角不经意的一丝微笑, 已经泄露了她的心声, 这是她毕生的努力与价值体现, 看到每个人捧着自己教授剪出来的窗花, 崇拜地看着自己, 又怎么可能不开心?小娥目瞪口呆: “是么?横竖就是一棵野草, 看不出来有什么好? ”我摇头, 小娥忘记了, 家花多是从野外撷取, 养长了, 便沾染了烟火气, 成了房前屋后、 街巷深处最美的风景了。深秋万物凋零, 芦苇、 残荷、 浮萍渐渐谢幕……水面缟素起来, 而唯独蓼花的一抹艳色, 装点了即将苍凉的世界。此刻, 它的花苞依旧饱满厚重, 花穗颗颗如米粒般, 白里透红, 在深深浅浅的色调中铺陈起来, 瞬间脱了小家碧玉的局促, 典雅、 柔顺起来。权且, 忘了它骨子里的辛辣味儿, 感受那份独特、 静美, 感受那股或浓或淡的 “香气” 。此刻, 虫儿也要挑着好看的花草寻求庇护, 蓼花独善其身, 以 “游龙” 之身处世,呈现退隐与回归的智慧之光。也许, 这就是它可以带着墨香走进历史的原因吧!

春来了, 在路上

摘要:春来了, 在路上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 今生走过的那些路, 脚记得最清楚。世上的路有千百种, 水流千遭归大海, 应该走的路, 是经历过以后, 才知道哪条路适合自己走。在这个初春, 坐在风驰电掣的火车上, 看着前方的路, 心想, 这条路, 自己不知走过多少回, 每一回, 看着外面的景物, 看着车内的旅人, 都有不一样的触动。这趟火车, 也不是第一次坐了, 那年夏天的滂沱大雨, 前方的路基冲断, 导致晚点, 等火车到站, 看着车身上的污泥,可想而知, 这条路的艰辛。这条返程路, 是属于今年的第一条路。这条路上, 有对儿子的亲切嘱托, 有对他人生问题的探讨。相顾言欢, 母子连心, 这是一条精神支撑的路。放假两天, 在衡水市的路上, 出现了很多拖着行李箱的外地家长。这路, 是一条奋进的路, 彰显了这个城市对教育的厚望和重视。路是一种承载和抵达, 衡水的公交系统非常发达, 冬天免费乘坐公交, 给外地人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老桥, 横跨滏阳河, 是衡水境内一条较大的自然河流。这河, 也是一条路, 古时候商贾进津门上京城, 都从此地过。站在老桥上, 看着桥上的狮子, 踩着斑驳的路面, 耳边似乎传来战马的嘶鸣。古往今来, 多少豪杰在此驻留, 古老的桥,古老的河流, 就是古老的历史。沧桑经年, 流淌着多少是是非非, 不都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了吗?可惜, 我不是这条路上的人, 只是桥上看风景怀古的人, 在这样历经五百多年的历史风景里, 只有祖先经历过。今天这路, 已经繁华不在, 我独自踏上它的旅程, 心里却是如此沉重。这沉重饱含着对历史的怀想, 也有对人生的探寻。从小到大, 最难忘的还是村后那条路。那时年幼, 刚下过雨, 就去上学, 推着车子上了路, 怎奈路上泥泞不堪, 车子只能一寸一寸地挪。这条平时逮蚂蚱经常走的快乐之路, 居然耗费了我大半天的时间。好多年过去, 那次泥泞艰难的经历, 依旧记忆犹新。也感谢这路, 在后来的人生之路上,再难走的路, 都没能让我当过事, 有这条路垫底, 心里没有什么彷徨和不安。走在路上, 脚累了, 心就能释然。前些年, 当我气喘吁吁地多次往返于省城和油田之间时, 那些路, 便是路基, 是铺垫, 也是今生抉择的必然。它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 能够安心捧着那份祝愿, 直到看着岁月经年, 不慌不忙, 从容徜徉。走过了一些路, 才觉得, 最难走的是心路, 最好走的也是心路, 心简单了, 灵魂便笃定。灵魂安, 路就顺; 灵魂慌, 路就伤。越来越觉得, 年轻时的路, 是探索; 中年的路, 是坚忍。路上的风景, 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如今的路, 多了一些文字, 也多了一些幻想, 生活需要远方。这种精神之路,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底气。2018年, 我的路, 我做主, 越看, 越觉得跨越的那条河流, 是必然, 走过的路, 无悔。筑梦的路上, 身体和灵魂, 总有一个在路上。期待着, 2019这一年, 点亮心灯, 祈祷父母安康长寿, 祈祷孩子平安健壮, 祈祷路上风调雨顺, 祈祷和自己的灵魂激情拥抱!3

华北石油报社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7481次访问,全刊已有11807712次访问